11
经济持续走软 政策继续不放松
第46期
大公财经出品
责编:莫莫

截止到13日,我国4月份宏观经济主要数据均已公布,无论是从反映实体经济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情况、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数据还是先行指数PMI走势,均可看出中国经济继续走软。同时,政策在刺激经济和防风险之间明显偏向后者,防通胀依然被放在首位,政策放松预期明显落空。通胀压力缓解为国内调结构转方式和系列改革推进提供了有利时机,抓住机遇加快改革是中国当前发展的首选。 

经济弱复苏 外贸存水分 消费难依靠

    4月份整体经济数据来看,中国经济保持弱复苏状态,经济整体复苏状况不是很好,亮点数据不多。

    进出口最亮 水分最多

    4月份最亮点的数据是进出口数据,出口录得14.7%,进口增长16.8%,均高于上月。从对香港出口数据可以看出这两个月出口数据存在“水分”,如果剔除这些虚假部分,出口增速也应该调低。出口大幅增长也引起监管局关注,外管局对进出口资金链的严查意在控制热钱大规模流入的可能性。因此5月份的进出口数据更能彰显二季度的外贸实力。由于外部环境未有根本改善,加之人民币升值压力以及外贸摩擦等,中国出口外部形势依然严峻

    工业增长不及预期 

    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同比环比均较上个月有所回升,主要是因为基数原因,同时,如果剔除工作日天数的影响,4月份工业生产增速实际还在放缓。同时,轻工业增速在去年基数较低的情况下,增长仍放缓,反映出消费和出口需求的疲弱。

    消费增长依然乏力

    4月份消费同比增长12.8%,较上月有所提高,但低于市场平均预期,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消费增长为11.8%。增长最快的是汽车零售和奢侈品珠宝类消费(增长了72%),这两类均不可持续;在“限三公消费”政策影响下,餐饮消费持续低迷。受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较低的影响,未来消费仍将继续增长乏力。

    投资回落 房地产是唯一亮点

    投资来看,1-4月投资累计增长20.6%,较1-3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分类别看,制造业投资继续下滑,一方面是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一方面是制造业产能依然过剩和经营成本的上升,投资增长依然保持低位运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房地产投资整体保持强势,从投资完成额、新开工面积、销售面积来看,房地产部门景气度全面上升。

防风险仍放首位 政策继续不放松

    政策放松预期落空

    一段时间以来A股市场出现一定的反弹,主要是对政策刺激经济的乐观态度,但是随着预期的落空,近日股票市场开始出现下跌。尤其是5月13日工业、投资、消费数据的公布,当天股市下跌超出预期,可见经济疲软的程度超过了市场预期,即使有月初的PMI数据和8号的PPI数据,市场还是对13号的实体经济的预期比较高。 

    然而4月份整体数据情况看,几乎没有什么亮点,除了出口和房地产之外,然而多个证据表明今年以来出口数据存在“虚假”、“水分”,对此已经引起高层重视,5月份出口数据预计回归真实;房地产市场是一枝独秀,各项数据均较好。

    在连续四个月给出令市场失望的数据之后,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前景有了新的看法,很多经济学家和市场人士都开始向下调整对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值。

    防通胀仍是政策首位 

    目前来看,政策维稳意图明显,防通胀依然被放在了政策首位。5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将防通胀、研究抓好当前农业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平稳等作为首要任务来部署。

    可以看出,虽然短期国内通胀压力在缓解,4月份单月CPI同比增长2.4%1-4月累计为2.4%,距离全年3.5%的目标明显压力减小。即使接下来的5月、6月由于翘尾因素影响将继续回升,但全年对通胀的预期也均在3%以内;但值得注意的是,年内促通胀上升的因素依然存在,通胀压力依然较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各个经济体争相实施量化宽松导致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仍在;二是农产品食品价格上涨需密切防范;三是资源品价格改革必然导致价格上涨也会是未来推动因素。    

抓住机遇加快改革是根本出路

    经济转型势必容忍短期经济下行

    中国经济发展已到非转型不可的地步,过去依靠投资和出口的发展模式一去不回,而经济的转型势必要容忍短期经济的下行,对此,高层有充分的认识,1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要实现今年发展的预期目标,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资,空间已不大,还必须依靠市场机制。

    通胀短期压力缓解是改革推进的有利时机

    这一轮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明显缓解了中国国内通胀压力,为国内加快结构调整进行经济转型和一系列的改革推进提供了有利的时机。目前我们看到新的原油定价机制顺利推出,有效缓解了油价滞后国际价格的困境,尤其是对摆脱美元因素起到积极作用;天然气价格改革在推进,水电价格也要调整,部分地区上调出租车价格等各类改革均在不断推进。

    这些改革推进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通胀水平不高,1988年价格改革“闯关”失败的最重要教训就是,在通货膨胀抬头的条件下,价格改革是难以顺利推进的。2005年和2006年,CPI上涨率仅为1.8%和1.5%,是调整能源资源产品价格的大好时机,可惜当时由于对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以致丧失了时机,没有及时对资源产品价格作较大幅度的调整。时至今日,可以说资源价改遇到前所未有的好时机,因此,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抓住机遇加快改革是根本出路。

结语

    经济复苏状况并不理想,但高层明显对经济下行容忍度提高,同时也是正确认识当前形势的一种体现。在难得遇到的通胀压力缓解的背景下,加快国内结构调整和资源品价格改革成为最为迫切的事。

评论
大公资讯 中国 军事 言论 图片 财经 产经 金融 汽车 娱乐 明星 生活 科技 书画 报纸 香港在线 国际 社会 教育 副刊 食品 会展 宏观 体育 健康 女人 人物 历史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