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机构
名家汇总

简介

谭浩俊

每经智库专栏作家,网络财经评论人,现任镇江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任,分管央企招商办公室、董事监事工作办公室工作。

  • 谭浩俊:金融企业更需加强薪酬管理

    对金融机构的薪酬控制,也要建立在市场化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规模、效益等适当提高,但也不能高得出奇,不能动辄数百万这样的高薪酬。要想获得高薪酬,除了规模和效益之外,还必须看信贷结构、看风险防控、看对社会的贡献。
    分享
  • 谭浩俊:寄望中民投叫醒被昏睡的实体产业

    中民投的诞生,可谓是中国民营经济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发展史上值得浓墨记载的一件大事,它预示着,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它将对中国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产生积极而重要的推动作用。
    分享
  • 谭浩俊:重新领悟邓小平的三个论点

    如何正确理解和有效领悟邓小平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点,已不仅仅局限于科技领域、科技工作者,更应当拓展到各个行业、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尤其是政府层面。更直接地说,各级政府不要再为了一时的政绩需要,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要求当作摆设,当作装饰品。
    分享
  • 谭浩俊:民营银行“鲶鱼效应”还需扩大

    长期以来,金融业一直以国有单打天下。即便股份制银行,也是国有占绝对控股地位,其他所有制资本至多是财务投资者,缺乏应有的话语权。随着民营银行试点工作的启动,这种格局终于有了打破的希望。
    分享
  • 谭浩俊:国资改革要避免成为股市催熟剂

    目前的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大多体量很大,一旦进入市场,对股市的资金需求要求也很高。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节奏、掌握进度,也会对股市产生反作用。更重要的,一些地方的国有企业,尤其是与政府平台公司等密切相关的国有企业,其优质的背后,也是存在很多风险隐患的,是值得关注与警惕的。
    分享
  • 谭浩俊:为何高铁新城成鬼城

    据媒体报道,在全国“四纵四横”主要高铁网上,目前已有36座高铁新城正在规划或建设。其中,密度最大的属京沪线和哈大线。然而,在已经建成的一些高铁新城中,却因为人烟稀少,一个个变成了空城、鬼城。
    分享
  • 谭浩俊:7月信贷大幅回落的正面导向作用

    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19.42万亿元,同比增长13.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1.2个和1.0个百分点;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852亿元,同比少增3145亿元;7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1.98万亿元,同比多减1.73万亿元;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为2731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少1.69万亿元和5460亿元。
    分享
  • 谭浩俊:“反垄断影响投资环境”是杞人忧天

    近一段时间以来,席卷中国多地的反垄断风暴,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由此衍生的“反垄断执法会否影响中国投资环境”的疑问,也以各种不同方式出现在公众面前,甚至有人把7月份实际利用外资下降也归罪于反垄断。
    分享
  • 谭浩俊:90%不愿以地换户口 农民要算权利账

    户籍改革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农民进城,让农村的土地流转起来,让千家万户种地变成集中耕种,以此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提高粮食等农作物的产量以及降低生产成本、减轻管理压力。然而,九成农民不愿用土地换户口的想法,显然会影响到户籍制度改革的效率。
    分享
  • 谭浩俊:央企四项改革 新瓶能装些什么新酒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的核心,在于三级架构如何搭建。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目的不在组,而在改,亦即新改组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能否按照三级架构要求,成为连接政府与市场的重要纽带,成为推动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混合所有制结构建立的强大力量。
    分享
  • 谭浩俊:“三种发展”展示“发展才是硬道理”

    中国能够在短短的三十多年时间里,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除了改革开放政策选对了之外,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不动摇,坚持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需要、中国人的希望,始终把发展放在第一位,把发展作为摆脱贫穷、走向富裕的第一抓手。
    分享
  • 谭浩俊:金融业需要解决可持续发展能力差的问题

    任何一个行业、一个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都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也不能不管眼前利益、局部利益,而必须协调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也就是说,这种关系协调得越好,行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弱,甚至根本不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分享
  • 谭浩俊:中小微企业如何从政策复苏走向环境复苏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负担重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以总量为核心的调控方式,其后遗症也开始逐步暴露。因为,在地方政府和银行等的眼里,中小微企业并不是他们关心的重点。他们所需要的,仍然是大企业、大项目的政绩效应,仍然是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等的即期效益。
    分享
1
2
3
征稿finance.tkp@takung.com.cn
finance.tkp@takung.cn
大公网言论专栏,欢迎网友就各类财经事件和金融投资来稿。稿件要求观点理性、逻辑自洽。本网将择优发布,并付稿费。

大公网微博

大公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