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投行谋加强中小板科技行业研究力量

  大公财经12月5日讯(记者毛丽娟)与国内券商研究所动辄百人的研究团队相比,境外投行研究中国经济、中国中小企业的研究团队明显偏小,有些国际投行一个三人的研究小组就能被称为大组。姚文平认为,深港通开通将带来新的市场变化和市场需求,而这些需求对参与者抓住市场机会提出了新的挑战。

  对于需要在资本市场融资的企业而言,面对更多不同类型的投资者,企业的人才培养要跟上;对于投行而言,那么多可以选择的中小企业,哪一个才是有投资潜力的?如何做出更合理更有效的投资,也是他们关注的热点所在。

  黄金钱介绍,国际投行研究团队过去在创新行业、科技企业的研究方面投入的精力、配备的资源都不多,没有足够的研究人员去覆盖中小型公司。主要因为现在香港上市的创新企业比深交所的少很多,目前香港还是侧重金融业研究。未来境外投资者通过深港通投资国内,行业的研究力量分布可能会相应改变,所以不排除其未来对中小企业、科技信息行业的研究也会增加。

  据了解,香港的PE还要承担繁忙的路演,其投资标的一般只能覆盖比较大市值的公司,再加上从操作细节上看,很多国际的大机构投资者,在将一个股票纳入股票池的时候有一些公司内部的限制,比如说常见的限制是,要求任何的卖方研究所推荐股票时至少出具两份分析报告,然后对市值不同的公司,需要分析如何进出更便利,比如该基金有100亿,其需要该股票每天的交易量有1千万美元,这样他进出更方便。如果按这个标准筛选,相当一部分公司是这些卖方研究所暂时不想去覆盖的。


扫一扫,关注大公网《晨读香江》公众号

责任编辑:胡明明 DN009

热闻

  • 图片

大公出品

大公视觉

大公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