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国家周刊]华润电力百亿收购连亏3年

2013-04-16 08:58:50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三年前,华润电力(0836.HK)以百亿天价向前山西首富张新明收购的资产包,至今已连续三年亏损。

  随着张新明在2010年10月被曝因涉嫌骗取出入境证件遭悬赏通缉等一系列事件,华润电力收购的资产包疑云也随之进入人们视野。身兼国企与上市公司双重身份的华润电力,对这场价逾百亿的资产包收购和经营情况并未有详细披露,也始终未有正面回应。

  2013年3月27日,华润电力小股东召开了研讨会,筹划集体维权,质疑这宗收购存在的资产虚假、评估价值虚高等问题。“香港联交所已经对此立案”,案件举报人李建军告诉记者,他已前往香港提供证据。

  资产黑洞

  时间回溯到2010年。当时,华润电力发布2009年度业绩,净利润翻倍至53.17亿港元。而在山西,当地首富张明新的金业煤焦化集团(下称金业集团),在经营困境中越陷越深,已经开始筹划变卖资产。

  悲喜两重天的企业因煤炭走到了一起。华润电力在2010年3月公布业绩时即称,“拟掷70亿元收购山西煤矿”。

  2010年2月9日,华润电力通过旗下“山西华润联盛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华润联盛)与金业集团签订企业重组协议,华润联盛、中信信托、金业集团分别以49%、31%、20%的比例出资共同组建“太原华润煤业有限公司”(下称太原华润)。三方出资额度分别为19.6亿元、12.4亿元和8亿元,其中金业集团以实物入股(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其他两家则以货币入股形式,三方资金在同一年4月底全部到位。

  2010年5月,太原华润同金业集团旗下“资产包”签订转让协议。“资产包”包括3个可采储量达2.55亿吨的煤矿、两家焦化厂、一家洗煤厂、一家煤矸石发电厂、一家运输公司、一个铁路发运站和一个化工厂共计10个项目。

  其中,“3个可采储量达2.55亿吨的煤矿”埋下了如今的火药桶。

  近期,举报人李建军在网上向华润集团发出公开信,其中指出,3个煤矿中的原相煤矿采矿权已经过期,中社井田、红崖头井田这两个煤田已经收归国有,直指华润电力收购时所购资产虚假。

  4月8日,《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联系到李建军本人,他目前正在香港准备向香港联交所提供相应的证据。

  2002年,金业集团取得位于山西古交市的原相煤矿探矿权,2004年申请探矿权转采矿权,获得采矿许可证。2008年6月,金业集团成立金业煤焦集团有限公司古交原相煤矿,作为金业的一个分公司,该公司主营业务为煤矿建设相关服务并注明“不得从事煤炭生产”。

  收购之时,山西博瑞矿业评估公司出具了原相煤矿采矿权评估报告,在其评估中年产量被假设为150万吨,并假定其在2011年即可正常生产。

  也就是说,2010年作为资产包中“重头戏”参与重组时,原相煤矿仍处于基建期,不属于持证生产煤矿。

  据华润电力官网披露的信息,直到2012年5月,原相煤矿才等来获批开锁复工。

  记者得到的一份2013年2月《原相煤矿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案》显示,目前原相煤矿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原相煤矿生产能力为90万吨/年。因为沉陷区影响较大,造成水土流失严重。与此同时,还存在矿区绿化率较低、矿区有裸露边坡未治理等问题。

  “在煤矿投产前,必须向当地国土部门提交矿山建设环评报告及环境治理缴纳金,谁开发,谁治理。上述问题已经对生产影响比较严重。环评报告,对矿区的绿化,地质灾害的预防,很重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一位不愿署名的矿业研究人士向记者介绍。

  《方案》要求原相煤矿在2013年至2015年治理,仅重点治理工程投资估算就达1400多万元。

  中社井田、红崖头井田两项资产更被华润电力中小股东指责为“莫须有”。2003年,金业集团分别取得上述两项井田探矿权。2009年11月,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发布《关于中社红崖头井田探矿权延续转让及划定矿区范围意见的函》显示,两个探矿权“均未在规定的时间内申请办理延长探矿权保留期限,目前均已超过有效期限,其勘查许可证成为无效证件。”根据国家矿产法规定,该井田收归国有,金业集团并无权处置。

责任编辑: 岩实
三项金融改革加快推进 或释放最大红利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进入均衡区间、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中国经济正步入对外开放的转型期。
大公资讯 中国 军事 言论 图片 财经 产经 金融 汽车 娱乐 明星 生活 科技 书画 报纸 香港在线 国际 社会 教育 副刊 食品 会展 宏观 体育 健康 女人 人物 历史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