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财经 > 宏观经济 > 要闻 > 正文

热闻

  • 图片

人大代表刘宗利:发展生物修复产业 共建无霾美丽中国

全国人大代表、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宗利今日做客大公财经两会“民之翘楚”系列专访。刘宗利代表认为,大力发展生物修复产业,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

  大公财经3月4日北京报道(记者 刘福志)全国人大代表、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宗利今日做客大公财经两会“民之翘楚”系列专访。刘宗利表示,他今年带来的提案主要围绕食品安全、新型城镇化和环保三个方面。

  刘宗利说,“我带的议案和建议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大健康形势下的食品安全;第二是新型城镇化的方案;第三方面还是聚焦到美丽中国生态文明。”

  在本次专访中,刘宗利代表更多着墨于新型城镇化和大健康形势下的食品安全两大议题,对他一直关心的大气治理话题篇幅不多。但我们从他过往的提案中不难发现,建设美中国生态文明是他孜孜不倦追求的梦想。

  对此,记者梳理了他在2013年两会的提案。

  他认为,建设美丽中国,既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又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的未来生存。从对未来负责、对后代负责的角度,必须从现在做起,用几十年的时间重构良好的自然生态。一方面要控制污染源,降低人类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危害。另一方面,要集中力量实施生态修复,唤醒自然生态的自我净化功能。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当前,生态修复呈现物理、化学、生物多种方法共存的局面。物理修复具有设备简单、费用低廉、可持续高产出等优点,但其技术可行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化学修复虽然可以解决部分问题,但同时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而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生物特有的分解有毒有害物质的能力,去除污染环境中的污染物。具有费用少、操作简便、环境影响小、效果好、技术结合弹性大等特点,前景广阔,影响深远。且微生物用于土壤修复、生物絮凝剂用于水体净化等均已取得重要成果。

  刘宗利对治霾,建设美丽中国有如下三方面建议:

  一、支持生物修复技术创新。从战略层面研究探讨生物修复的可行性。通过列入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设立科技专项等方式,支持生物修复领域的科研创新活动,以企业为主体,打造形成一批新技术、新产品,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培育发展生态修复产业。将生态修复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社会资源向生态修复产业聚集,重点发展生物修复技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参与生物修复技术、产品开发和应用,培养造就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化公司。

  三、着手进行区域性试点。选择若干县市、乡镇,提供优惠政策,为生物修复技术的实践应用探索积累成功经验。

  • 责任编辑:福志

人参与 条评论

微博关注:

大公网

  • 打印

数码频道

更多
参与互动
关注方式:
打开微信朋友们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