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注定要被反复拿来与楼继伟作比较
作为全球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之一,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投公司)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不平凡。尽管该公司一直努力保持低调,但其每每在海外有投资大手笔,总让舆论关注。
执掌中投的董事长毫无疑问也是聚光灯下的人物。今年3月,中投第一任董事长楼继伟就任财政部长。在经历了近四个月的职位空缺和等待之后,中投公司的新掌门人选终于尘埃落定。
7月5日,中投公司网站发布消息,国务院2013年7月3日决定,任命丁学东为中投公司董事长。丁学东为什么能获得中投帅印?今后他将领导中投走向何方?短短6年历史的中投又将面临着怎样的压力和挑战?
功底扎实的学者型官员
与楼继伟一样,丁学东也在财政部工作多年,就任中投公司董事长前,均担任国务院副秘书长。
出生于1960年2月的丁学东是江苏常州人。他的人生履历一直与财政部紧密相连:1977年3月参加工作,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生部,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此后,历任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办公室主任兼人事教育司司长、产权司司长,财政部国有资本金基础管理司司长、农业司司长、教科文司司长,财政部部长助理、副部长,国务院副秘书长。在任国务院副秘书长期间,丁学东一直从事抗震减灾工作。
在财政部任职的多年里,丁学东的职业生涯顺风顺水,他34岁任司长职位,46岁任财政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后升任财政部副部长;2010年5月,他成为当时最年轻的“60后”国务院副秘书长。
一位接近丁学东的机构人士透露,丁学东有着扎实的财务功底,为人低调,曾有过在财政部系统外讲学的经历,属于年轻的学者型官员。
分析人士指出,丁学东在最后关头脱颖而出,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在此之前,关于中投公司董事长的继任人选,一度众说纷纭。此前,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屠光绍、央行副行长兼外管局局长易纲、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以及中投公司现任副董事长高西庆,甚至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均被认为是可能的继任者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财政部对中投公司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因此第二任董事长同样出自财政部,不足为奇。2007年中投公司成立之初,2000亿美元的注册资本,来自财政部发行的一笔1.55万亿元人民币的特别国债,以此向央行购买了等值的外汇储备。
中投公司初期的元老,包括金立群、汪建熙等人,均来自财政部系统。
由于中投公司作为国家主权财富基金的特殊身份,外界一直认为继任者应具备资产管理经验,或拥有处理国际事务的经历,但是这两样丁学东均不具备。
不过,楼继伟在担任中投公司董事长前,也没有从事过资产管理行业或处理过国际事务。熟悉楼继伟的人评价说,他的头脑非常清晰,工作认真,办事不拖拉。而且,“他是个市场派,对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立场坚定。”
2007年,中投成立之际,楼继伟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体制内最适当的董事长人选---学者型官员,是金融改革的重要操盘手,在中国财经界形象和口碑都不错。
如今,曾经长期从事抗震减灾工作的丁学东,可能需要将对自然灾害的风险意识,转换为对投资风险的了解,带领中投走向成熟。
2008年,中投公司成立后第一份年报报出海外投资亏损,虽然2009年、2010年均实现了11.7%的海外投资回报率,但仍难以扭转外部对中投公司的负面印象。2011年,中投公司海外投资再次出现亏损,外界舆论压力陡增。不过从年化收益来看,至少楼继伟在他的任内,圆满完成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