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高管普遍年纪偏大 年轻人做到老总要等26年

2013-02-03 07:53  来源:国企杂志

  高管作为人力资本中的最高形态,是企业中最具有根植性的资源。由于高管的人力资本价值在企业中体现得较为明显,从这个角度来研究企业的经营绩效,显然具有重要意义。高管团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灵魂,年龄则是决定其管理水平的因素之一。2012年12月召开的央企负责人会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不无担忧地表示:“现在70后已经年过不惑,但还很难在企业领导班子中见到他们的身影。”他建议,央企应该加大对干部年轻化工作的重视力度,“进一步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推进竞争性选拔工作,优化企业领班子结构。”

  为让读者全面了解央企高管的年龄构成,《国企》详细调查了116家央企的高管简历。其中,除中国华孚、华诚投资网站无法登陆外,其余114家所有高管均列入统计,共获取样本总量1051人。通过查阅企业官网、上市公司年报等渠道,《国企》获知了其中794人的年龄信息,超过央企高管总量的75%。可以说,这是近年来,媒体针对央企高管年龄所做的一次最为全面的调查。

  上篇

  央企高管年龄概况

  日前,48岁的马云卸任阿里巴巴CEO一职,社会公众对谁能接棒马云普遍表示出了极大的好奇心。原因在于:过去几年阿里巴巴以传奇般的速度发展壮大,未来这传奇能否在继任者手中延续?相信马云脑海中也有着同样的疑问。

  不仅仅是马云,恐怕所有的企业负责人都面临着同样的困扰。民企如此,国企亦如是。

  央企高管的年龄构成现状如何?且看《国企》杂志对此次调查的独家披露,从中或可一窥端倪。

  总体印象:超龄服役者众,70后凤毛麟角

  在《国企》此次对近800名央企高管的年龄大调查中,诸如外运长航、新兴际华、宝钢等企业的高管名单中,70后干部的身影已然涌现,但数量偏低。12名70后高管中,有企业副职5人,董秘4人,总会计师2人,总法律顾问1人。他们中多人进入高管团队的时间并不长,比如宝钢董秘陈缨就任现职不足半年。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外运长航董秘刘昌松。出生于1977年的刘昌松是《国企》所知的最年轻央企高管。然而他进入外运长航管理层却是在2009年1月。也就是说,他正式成为央企高管时仅有32岁。

  44岁 48岁(1965 1969年出生)的为80人。多数是企业副职,也有中国商飞总经理贺东风、哈电集团总经理邹磊这样的例外。贺东风23岁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获金属材料、经济管理双学士学位,34岁任航天科技七院院长(比照正厅级待遇)。2008年,42岁的他调任中国商飞任总经理助理,2012年接替升任董事长的金壮龙任总经理一职。

  137名48 50岁的央企高管中,企业“一把手”的身影开始增多。知名度较高的如中国兵器总经理张国清、中国三峡董事长曹广晶、中国商飞董事长金壮龙等。东航党组书记马须伦、南航集团党组书记谭万庚和中国电科党组书记樊友山亦在这个年龄段中。

  现年49岁的马须伦是一名注册会计师,以擅长财务管理闻名业内。曾经任职于民航总局、国航集团的马须伦,2008年与刘绍勇一起赴任东航,为当时遭遇资金困难的东航救火。东航集团上市平台东方航空2013年前三季度发布报告显示,尽管大环境不佳,东方航空前三季度仍实现了36亿元净利润。

  51岁到55岁的为230人,56岁到60岁的为289人。这两个年龄段人数最多,结构亦较为均衡。其中包括一众明星企业高管如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中船集团董事长胡问鸣、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以及近年来所属企业风头正劲的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新兴际华董事长刘明忠、中国黄金总经理孙兆学等。

  按照中组部和国资委下发的规定,央企领导班子成员退休年龄原则上为60岁。但实际上,由于种种原因可以放宽到63岁。统计发现,央企高管中超龄未退的,60岁到63岁的共有40人。

  此外,64岁以上的有6人。这6人中,中冶科工的经天亮(68岁)、中煤能源的吴耀文(70岁)、煤炭科工的刘高倬(70岁)均为此前央企高管,退休后被国资委任命央企外部董事长,不适用于前述退休规定。国新公司董事长谢企华(70岁)系退休后返聘的特例。

  今年64岁的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是最年长的央企副总。他曾因为最高年薪事件引发公众热议乃至质疑。年报显示,2011年马蔚华从招商银行领取了535万元报酬,居银行业第二。

  通过此次调查,《国企》发现,总体说来,有些央企的高管团队呈现人员平均年龄偏大,老中青结合不到位的特点,比如中船重工、中国国电,平均年龄56岁左右,50岁以下的干部还没有进入高管团队;也有些企业人员平均年龄较小,结构相对合理,比如中国兵器、新兴际华,既有55岁以上的“老干部”,也有40多岁的年轻高管,平均年龄在50岁上下。

关键字: 央企 文化创意产业
责任编辑: 莫莫
三项金融改革加快推进 或释放最大红利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进入均衡区间、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中国经济正步入对外开放的转型期。
大公资讯 中国 军事 言论 图片 财经 产经 金融 汽车 娱乐 明星 生活 科技 书画 报纸 香港在线 国际 社会 教育 副刊 食品 会展 宏观 体育 健康 女人 人物 历史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