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上班工资、福利都不错,保险及时足额缴纳,我们心里踏实。”“他们公司产品质量、客户服务都非常好,还能为我们提供很多技术方案。 ”“我买保龄宝公司股票已经3年了,企业效益稳定增长,我的收益已有十来万了。 ”1月20日,当记者来到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探寻幸福的真谛时,该公司员工、客户、专家等用自身的感受诠释着对保龄宝幸福企业的不同见解。
“在这里上班工资、福利都不错,保险及时足额缴纳,我们心里踏实。”“他们公司产品质量、客户服务都非常好,还能为我们提供很多技术方案。 ”“我买保龄宝公司股票已经3年了,企业效益稳定增长,我的收益已有十来万了。 ”1月20日,当记者来到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探寻幸福的真谛时,该公司员工、客户、专家等用自身的感受诠释着对保龄宝幸福企业的不同见解。
自2010年10月该公司开始创建幸福企业以来,和保龄宝公司相关的单位和个人无不切实感受着幸福、体味着温暖。如今,幸福已成为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助推发展的新引擎。
600份问卷探寻幸福标准
员工幸福指数从76.5%上升到88.7%,顾客满意指数从85.1%上升到91.2%……虽然各组数据同比均有显著提升,但望着报表,该公司董事长刘宗利还是不甚满意。“幸福感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的,我们要不断创新思路,让所有的相关者都能感受到幸福。”刘宗利就幸福企业建设作出新的部署。
作为一家以生物科技为主导的本土企业,保龄宝公司自1997年成立以来,已获得“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核心企业”等多项殊荣,低聚糖、高果糖、多元醇等系列产品全部通过国际采标认证。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如何才能让企业长足发展?刘宗利决定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打造生态产业、引领食品配料走向天然化、功能化、健康化的基础上,打造幸福企业,以幸福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如何将“幸福”这个熟悉而又抽象的字眼变得可触可及,不仅是刘宗利,企业其他负责人也颇感茫然。为有针对性地提升幸福指数,2010年10月,该公司向员工发放600份调查问卷,对幸福的标准进行探寻。反馈回来的结果显示,合理的薪酬、成长的渠道、组织的关心等12项内容为职工最关心的问题。
为推动幸福企业建设,该公司成立幸福企业建设指挥部,并以企业的成就、员工的幸福、客户的幸福、相关者的幸福为创建的基本要素或评价指标,从“共同富裕”“共同发展”“受人尊敬”“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等5个方面进行幸福设计,并根据要素设计建设指标,形成配档表和考核机制,确保建设落到实处。同时,该公司制定建设路径,搭建幸福阶梯,逐步提升员工、客户和相关者的幸福指数。
创建3年来,不仅该公司职工的幸福指数显著提升,薪酬福利、岗位设置、成长渠道等多方面得以改善,客户及相关者满意度也日益提高,可口可乐、王老吉、伊利等知名企业成为其战略合作伙伴,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3年,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的背景之下,该公司销售收入位列同业前茅,进一步奠定了其生物产业领军企业的地位。
有多大能力就给多大舞台
在淀粉糖厂F55车间找到化验班长孟文文时,她正在对新下线的果葡糖浆进行化验。刚刚过去的2013年,对她来说意义非凡,依靠满腔的工作热情和扎实的工作态度,她不仅从一名普通员工晋升为班长,日前,她们车间还领到了5万元奖金。
原来,在做产品化验时,孟文文发现生产的果葡糖浆存放过程中PH值会发生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品质。经反复研究,她发现增加蒸汽灭菌工序后能使PH值加固,达到质量品质的双提升。这一技改方案的实施,为企业创造了较大的价值。像孟文文一样,自该公司实施“技改我当家”活动两年来,每年都会收到技改建议几百条,为公司降低成本600余万元,每年发放的奖励资金都超过百万元。
“有多大能力就给多大舞台,通过幸福企业建设,让每位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及优势,从而都能产生价值、创造价值。 ”该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崔志军说。为提高员工技能,该公司建立起电教室、员工大课堂等培训平台,定期对员工进行针对性培训。此外,公司还通过专家领航、委托培养等方式加强对员工的学习培训,从而使员工形成强大的合力。同时,通过开展操作明星岗、技术能手、工人先锋号等系列活动,让员工青春建功、岗位立业的热情持续高涨。在职位晋升方面,对每一层级均设立职位说明书和标准,经过考核、公开竞聘等方式上岗,为各类人员打通职业生涯通道。
“以前是因为自己的工资高于其他单位而自豪,但我现在认为能实现人生价值才是最幸福的事。 ”伴随着幸福企业的创建,该公司发酵厂品质经理王红霞的幸福观也有了改变。
2001年,刚刚大学毕业的王红霞来到保龄宝公司,成为一名普通的化验员,看到公司成立质量改进QC小组后,她也主动加入进来,并承担了低聚半乳糖酶活提升课题,经过不断地改进工艺,酶活个数从以前的40多个提升到100多个,年可为公司节约成本300万元。她不仅获得创新奖金,还被提拔为品质经理。曾在公司团委工作的张海龙,因为工作热情主动、业务熟练,参加工作不到2年便被提升为科普馆主管。通过搭建幸福阶梯,不仅使员工有了施展才能的舞台,还让员工个人魅力不断绽放、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家”氛围让爱延续
“我家是哈尔滨的,春节放假的火车票什么时候能来取? ”“我下月计划结婚、家是外地的,婚假应该休几天? ”在该公司一站式服务大厅的窗口前,刚忙完交接班的员工现场咨询问题。
为及时给员工提供服务,去年11月,该公司将人力资源部、信息室等十几个与生产、生活相关的部门集合在一起,成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并将其设立在生产车间门口,既方便员工及时便捷地咨询问题,又提升了相关部门的服务质量。
保龄宝公司通过为员工营造 “家”的氛围,全面提高了职工的幸福指数。为方便员工出行,公司购置了3部班车,接送员工上下班;为方便员工住宿,建设了专家公寓和职工住宅楼;为方便员工就餐,改造了职工食堂,为员工提供免费的营养餐;为方便员工休闲娱乐,公司建起体育馆、健身休闲广场等文化娱乐设施。此外,每年春节前夕,公司都会安排专人为外地员工购买车票;每逢中秋节、春节等传统节日,公司负责人都要陪同不能回家的员工吃团圆饭、过热闹年;员工到了谈婚论嫁年龄时,公司为其牵线搭桥,操办婚礼,先后有30余位女职工在公司踏上迎娶的花车,几十个美满的家庭从保龄宝幸福起航。
今年32岁的庞明利祖籍菏泽市,2008年7月份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保龄宝公司。面对举目无亲的城市,他的孤独感油然而生。但这种感觉很快消失,身边的每一个人都给予他关心和帮助,还有同事热情地为其做起红娘,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为其亲手操办婚事。有了归属感的庞明利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不到3年时间,便被提升为方案部副经理。 “每一天都被‘家’的温暖包围着,很幸福。”庞明利说。对于这一点,淀粉糖厂3+3车间的韩荣侠更是感同身受。今年50岁的他,下岗后来到保龄宝公司,家境刚刚好转时,去年5月儿子却患上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每月治疗费用近3万元。这不仅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亲朋好友也是借了个遍。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公司董事长派人为其送去2万元救助金,周围的同事也积极为其捐款。“有了大家的关心和帮助,再大的困难我也不怕,真诚地谢谢大家。”说到这些,韩荣侠感动得热泪盈眶。
感受到“家”的温暖的不仅是保龄宝公司员工。该公司还与多名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已帮助近百名学生走入大学校园;每年组织“慈心一日捐”活动,为困难群体奉献爱心;捐助农村敬老院、文化站、贫困小学以及乡镇道路建设……伴随着幸福企业的建设,保龄宝的幸福之手已向更多的区域延伸。
□本报记者 杨德林 张志宁 本报通讯员 李丽峰 邢飞飞
◆短评
用标准引领幸福
每个人所处环境、理想追求不同,对幸福的理解和判断就有差异,如何在差异中寻求共识、化主观体验为客观标准,是深化幸福建设的前提和关键。保龄宝公司在这方面积极探索,从5个方面进行幸福设计,并出台建设指标、配档表、考核机制,从而形成清晰的幸福企业路线图,使幸福企业建设可感可知、有具体遵循。
标准制定后,该公司积极落实,上升到文化层面。 “成就感是人们追求幸福的最高层次,我们坚持职工‘有多大能力就给多大舞台’,催生每个人内心的小宇宙。 ”该公司董事长刘宗利说。在该公司,尊重、关爱、成就每位职工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保龄宝在幸福企业建设上立标、达标的做法,不仅对企业有借鉴意义,对各部门、各单位、各层次乃至全市推进幸福建设都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