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维辉 大同报道
曾经闻名全国的山西大同“造城运动”如今突生变数。
据承接大同市体育中心项目建设的北京江河幕墙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河幕墙”)负责人向《华夏时报》记者介绍,体育中心的工程进度已比原计划推迟了6个月,要赶在8月2日“2013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举办前完工,工期非常紧张。
本报记者近日赶赴大同调查发现,老城拆迁工作也已陷入停滞状态。大庙角街住户李女士告诉记者,该街道原计划于去年8、9月份拆迁,但直到现在,拆迁工作仍是未见行动。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大同前些年城市建设规模过大、资金链紧张凸显有关。据大同市官方人士透露,大同市政府目前已为此背负了超过百亿元的债务。
这一切都始于一手主抓“造城运动”的原市长耿彦波的离开。2月份,耿彦波调任太原,李俊明接棒,大同市的城市建设思路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
旧城拆迁慢了
第一次来大同的人,第一眼就会被它的城墙所吸引,尤其是站在东城墙下,隔着一条护城河仰视高约20米的城楼,看到“京师藩屏”的匾额时,不由得会感慨它的雄壮。
而站在城墙上向里张望,则能够明显感觉到历史的割裂。那些看起来比较新的、灰顶红墙的成片建筑,是2008年以后重修的古建筑,有华严寺、仿古街、凤临阁等,差不多已经占去了老城面积的二分之一;而围绕在这些仿古建筑四周的,则是大片大片的低矮平房,即使偶尔夹杂着几栋高楼,也多显得破旧不堪。
大庙角街是这些平房中的一条胡同。7月9日,天降小雨,走在大庙角街上,道路坑坑洼洼,还有些泥泞。不时经过一座淡蓝色的公共厕所,散发出阵阵恶臭,远远的就让行人掩鼻。
满头白发的住户李女士告诉记者,紧邻着他们的鼓楼东街,5年前就已经拆迁完了。而他们这条街,去年的时候也听说要拆,报纸上都登了,但是直到现在也没见动静。
记者查阅2012年7月20日的《大同日报》看到,该天报纸登载了一则《大同市人民政府关于古城东南隅古民居(三期)、天主教教堂修复工程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其内容显示,大庙角街被纳入天主教教堂修复工程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征收范围,征收时间为2012年8月20日至2012年9月19日。
如今,距离报纸上公布的时间已过去近一年,拆迁仍是未见行动。
另一位居民也告诉记者,原来耿彦波市长在任时,大同的拆迁都是先大面积地拆,再一点一点地建。今年新市长上任后,改为建到哪、拆到哪,上一个项目没建设完,下一片区域就暂不拆迁了。
耿彦波时代的拆迁速度忽然放缓,基于此的城市建设也就只能延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