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财经 > 公司产业 > 能源·资源 > 正文

热闻

  • 图片

煤层气开发畏途:技术和体制瓶颈十年未破

供职于某煤层气企业多年的王雷(化名)感觉自己所在的行业似乎在走下坡路。本报记者从煤层气企业内部了解到,目前煤层气勘探开发实现盈利的只有中联煤一家企业,中石油等其他企业在煤层气开发领域一直未能实现盈利。

  供职于某煤层气企业多年的王雷(化名)感觉自己所在的行业似乎在走下坡路。这一个感觉和统计数字吻合:国家能源局通报显示,一季度全国范围内只有7个省份完成煤层气(俗称“瓦斯”)抽采目标,离预定目标相去甚远。2012年全国煤层气产量125亿立方米,利用总量52亿立方米,未完成产量155亿、利用量80亿的年度目标。

  体现在具体开发企业上,最重要的几家煤层气开发企业均不尽如人意。中石油的煤层气技术难题一直难以突破,有媒体报道称其近期暂停了上千口井的钻探;而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联煤”)则在今年上半年创下了其成立以来半年钻井数量最低的纪录。

  煤层气企业的不景气已经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国家能源局牵头的相关政府部门正在研究提高煤层气开发补贴,以激励企业发展煤层气产业。

  为何中国的煤层气产业发展不但难以提速,而且在走下坡路?王雷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总结说,技术和体制是多年来制约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两大因素,其中体制问题是横亘在该产业发展道路上最大的阻碍。“如果管理体制问题不解决,行业发展好不起来。”

  技术瓶颈

  虽然煤层气也算作非常规天然气,但其开发利用的历史比起页岩气来要长得多。

  从1996年成立中联煤算起,中国开始进入煤层气开发领域已有17年;从2004年实施第一个国家级煤层气开发示范工程——山西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项目算起,中国大规模开发煤层气的时间已有近十年。

  然而,目前的煤层气开发技术与十年前相比似乎并无多大的实质性进步,除了沁水盆地资源条件较好的煤层气示范项目,其他地区的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要求都较高,导致其成本难以压低。

  本报记者从煤层气企业内部了解到,目前煤层气勘探开发实现盈利的只有中联煤一家企业,中石油等其他企业在煤层气开发领域一直未能实现盈利。

  “我们也是因为拥有的项目资源好才能盈利,如果是一些新开发的、品质不高的项目,以现有的技术开发我们也没有经济效益。”中联煤一位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说,中联煤的产量绝大多数都是来自最开始打下的开发井,新井贡献的有经济价值的产量非常少。

  据一位接近中石油煤层气公司的业内人士透露,中石油今年在山西和陕西打煤层气井时发现,排采工艺技术问题难以解决,现有技术下产气量迟迟不能达到理想水平,因此他们计划调整煤层气开发方案,暂停开发计划的近两千口井。

  中石油总部的一位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否认了暂停钻井的消息,但对开发出现的技术问题则未予置评。

  来自国土资源部的一位天然气专家则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刚开始进入煤层气领域时,完全没有技术和经验,所以当时引进了大量外资企业学习技术。现在虽然有了不少自营煤层气项目,但核心技术跟国外先进企业相比仍然有差距。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日前撰写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处于勘探期的煤层气项目基本上都处于亏损状态,开发成本较高。中国的煤层具有低孔、低渗、低压、低饱和度的特点,提高产量就需要大规模地打井,投资成本远高于常规天然气。

  上述报告还表示,我国的煤层气井型、井网和钻井、储层改造等技术、低能耗集输工艺技术等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攻关,特别是煤层气排采技术已成为提高单井产量的瓶颈,必须重点攻关,否则将难以实现单井产量的大幅增加。

  • 责任编辑:岩实

人参与 条评论

微博关注:

大公网

  • 打印

数码频道

更多
参与互动
关注方式:
打开微信朋友们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