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

大公财经 > 公司产业 > 产经要闻 > 正文

热闻

  • 图片

味精业洗牌:中小企退 大企降利谋转型

而原本国内最大的味精生产厂家莲花味精却身陷囹圄,债权纠纷、股权争夺、重组传闻伴随着股价大起大落。如山东企业阜丰三年前入驻内蒙古扎兰屯,累计投资60亿元,其中有年产200万吨玉米初加工生产基地,是其味精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你家还买味精吗? ”很多主妇的答案是“否”。味精,这个曾经中国人餐桌上、烹调时必备的调味品,很多家庭却在对它说“不”。零售市场的萎缩并不能阻止味精巨头们在工业销售领域高歌猛进,几大上市公司的分化之路也越走越远:阜丰集团崛起,产量跃升国内第一,梅花集团固守阵地的同时,也加快多产品的转型之路。而原本国内最大的味精生产厂家莲花味精却身陷囹圄,债权纠纷、股权争夺、重组传闻伴随着股价大起大落。

  ■污染

  长江以南厂家停产

  味精在带来美味的同时,我们却很难想象到它是一个高能耗、高粮耗又高污染的行业,是食品工业中废水的排放大户,也是中国发酵工业的最大污染源。近日,工信部下达的2013年19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中,味精行业的目标任务同比增幅最大,为28.5万吨,与2012年相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增加了14.2万吨,增幅高达99.3%。

  众所周知,坐落在河南省项城的“莲花味精集团”曾经是淮河流域高浓度废水(味精尾液)最大的排放者。早在1997年,莲花味精就投入治污资金1.5亿元,却未见明显成效。 2003年莲花味精因偷排污水被处以1100多万元的经济处罚。莲花味精有治污设备,还排污的原因是违法成本低,该企业每偷排1天污水,就能省下近10万元的排污费。莲花味精曾因污染问题一度陷入停产危险。尽管莲花味精先后多次进行废水治理,且莲花味精公司董秘办工作人员也声称“我们的排污符合国家标准”,然而污染问题依旧为当地人所质疑。

  近日有媒体称,宝鸡市纳税大户、全球味精大王阜丰集团在当地的味精工厂常年排放刺鼻气体,弥漫长达八九公里。其除了排放含臭味的烟气外,亦将大量超过30摄氏度的工业废水排入厂区外的清水河中,影响了清水河里的鱼虾生存。对此,虽然宝鸡市环保局称阜丰公司曾投入重金治理“污染”,消除水蒸气和异味各80%以上,且该公司的水质和烟气排放均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但当地人依旧表示,空气中的焦糊味依旧刺鼻,污染严重时鼻腔和喉咙异常刺激,感觉人都喘不过气来,关上门窗照样能闻到。

  “如果上一套能完全达到环保要求的污水处理的这个设备,投入的资金是相当大的。受资金实力、环保能力的掣肘,近年来在节能环保加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背景下,中小企业是最先被“清洗”的对象。 ”据食品加工行业分析师廖亮的调研结果,上世纪90年代国内原有的200多家味精企业,现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只剩下十几家,安徽、江浙等长江以南的厂家几乎绝迹。

  记者从业内了解到,即使没有工信部的淘汰要求,中小味精企业也是难以为继。在众多制约因素中,经营成本就是他们迈不过去的坎。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当地环保要求的提高,在安徽合肥、阜阳、滁州等原先一些味精生产企业聚集地,中小味精生产厂家或是关门,或是停产,或者转型做味精的分包装业务,从外地进货,再进行分装和销售。

  对此,有业内表示,味精行业是重资产,很受一些欠发达地区政府的欢迎,因此该行业的淘汰,并不是说三五年就能完成的。

  ■布局

  国内味精产业西移

  在环保和成本的双重压力下,一些国内味精巨头的生产场地也正在西移。目前,味精产业布局由黄淮海区域向东北、西北转移,已初步形成以原料主产区为主的区域布局,一些特色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味精制造最重要的成本因素应当是玉米和煤炭,生产1吨味精大概需要2.5吨的煤作为能源,需要2.5吨的淀粉作为粮源,为解决生产和运输成本,味精生产企业一般会选择在粮源和能源资源比较集中的地区建设生产基地。 ”廖亮称,华东沿海地区明显远离我国的粮食主产区,煤炭资源亦无明显优势。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味精生产企业纷纷西迁。

  如山东企业阜丰三年前入驻内蒙古扎兰屯,累计投资60亿元,其中有年产200万吨玉米初加工生产基地,是其味精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梅花集团也在不久前公告称,由于河北霸州当地煤炭、玉米等原料成本居高不下,公司将启动异地搬迁及技术升级改造项目,总投资约6亿元。公司拟出资4000万元成立全资子公司梅花集团(呼伦贝尔)氨基酸有限公司承担河北基地搬迁及技术升级改造项目的实施,项目计划在立项获批后两年内实施完成。

  记者了解到,搬迁的河北生产基地位于河北省霸州市,于2002年动工建设,2003年投产,是集味精生产、热电联产和资源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生产基地。由于河北霸州当地的煤炭、玉米等原辅材料价格持续走高,公司拟将河北基地10万吨谷氨酸钠及衍生制品生产线整体搬迁至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该地区周边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和玉米资源,将有效降低公司成本压力,改善盈利能力。

  公司董秘杨慧兴告诉记者,今年3月份公司非公开增发项目实施完成,募集资金净额达到24.5亿,完全可以保证内蒙古的项目落成。之前河北味精产量10万吨,内蒙古产量40万吨。去年河北厂家已经陆续搬迁到内蒙古,未来产量将稳定维持在50万吨左右。

  • 责任编辑:岩实

人参与 条评论

微博关注:

大公网

  • 打印

数码频道

更多
参与互动
关注方式:
打开微信朋友们扫一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