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同煤集团为例,其经济发展“逆市”而上,2012年,煤炭产量完成1.3266亿吨。如今在同煤大厦二层的大屏幕上,“煤炭一亿五”的口号已被当作今年的生产目标。
同煤集团董事长张有喜在相关访谈中称:“‘十二五’期间,我们规划建设了11座千万吨矿井、5座500万吨矿井、12座300万吨矿井,确保‘十二五’末产量达到2亿吨以上。”
“相比于之前的小煤窑,在资源整合后,大煤企的产量反而更高。”任浩宁表示,供求关系的失衡,加剧了煤炭市场的低迷,煤炭行业的大势将去。
事实上,产量的提高,并没有真正提高煤炭企业的效益。在A股上市的39家煤炭上市公司2012年报也显示,去年业绩下滑的煤企占了八成。
大同煤业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2012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72.80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263万元,同比下降91.17%。
一位接近同煤集团的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因销售及煤价走低等因素,同煤职工当前的工资发放,甚至需要靠银行贷款。
煤电一体尝试 难解长期矛盾/
2011年,煤价高涨,山西省中南部13家火电厂曾联名上书山西省电力行业协会,称煤炭价格过高,没钱买煤。煤炭可以根据市场波动抬高价格,而电价却只能被调控。“市场煤、计划电”的说法,反映了煤电企业之间长期以来的恩怨与矛盾。
惨淡行情并未阻止山西煤企收购电厂的步伐。自去年以来,山西“煤吃电”的“大戏”接连上演。
去年12月31日,证监会正式核准漳泽电力向同煤集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资金配套方案。事实上,同煤集团重组漳泽电力,于2011年即已展开。
2011年10月,同煤集团宣布,将斥资6.23亿元收购漳泽电力31.99%股权。同煤集团由此将取代中电投集团,成为漳泽电力新的实际控制人。
这种联姻,包括煤电企业的重组及一体化经营,对于煤电大省的山西来说,将成为从输煤大省向电煤一体化转型的战略决策。
而自2011年同煤集团重组漳泽电力之后,煤电一体化由点及面在多个省份拉开序幕。
2012年7月,山西乃至全国最大炼焦煤生产企业——山西焦煤西山煤电放出消息,拟竞购中国华电集团山西兴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21.85%股权和武乡和信发电有限公司100%股权。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截至目前,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贵州、湖南等10多个省份纷纷实施相应的煤电一体化项目,涉及到的煤电企业有20多家。
“煤企收购电厂是未来的趋势,尤其是在政府的支持下,类似的收购肯定会越来越多。”山西一煤企人士告诉记者。
这些收购和重组,被认为是山西蓄力实现从输煤大省向电煤一体化大省的转变。包括五大电力集团在内的多个大型能源央企集结山西,根据五大电力集团与山西省政府签订的能源领域合作协议,“十二五”期间,这五大电力巨头将投资5000亿元参与这场煤电联姻的大戏。
2012年年初,原山西煤销集团董事长刘建中任职山西国际电力集团董事长,此举被山西省委组织部称作是在“煤电一体化”战略背景下,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做出的决定。
任浩宁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长期以来,煤价在火电企业的成本中占有绝对比重,“一般这个比例在70%”。
对于煤企牵头的煤电一体化,曾有发电集团人士表示,自上而下推动的煤电一体化兼并重组,并不能从根本上化解长期存在的煤电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