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磊看来,煤炭失宠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跑马圈地的平推式工业化已经逐渐告别历史舞台。下一步中国的目标是“立体”工业化,做精做深,从转型升级的角度去考虑,对资源的大量消耗必然减少。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说,“立体式”工业化各个领域向绿色化、精致化、高端化的产业制高点攀登,形成各产业向上发展的差异化竞争态势,从单纯追求规模扩张转向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产业深化。
据了解,电力、钢铁、化工和建材行业是主要耗煤产业,其需求量约占煤炭总消费量的70%左右。这四个行业目前也是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重点,煤炭的地位就这样一点点被削弱。
煤炭另一主要用途是发电,今年3月,全社会用电量42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至3月累计同比增长4.3%。尽管春节因素消失,3月份用电量仍创下自2009年6月份以来46个月的次低。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乃至2012年,我国火电投资规模呈逐年缩小态势,2011年火电投资仅为2005年的46.4%,同比锐减26%,火电投资占电源投资比重降至28.4%。
原磊说,用电量受某些产业影响比较大,最大的是电解铝,其用电量占工业用电的20%~30%,还有电解铜等,这些产业不可能再高速发展,速度减缓必然对煤炭这种上游产品需求减少。
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内蒙古、山西、陕西三大煤炭主产省区,除了山西原煤产量小幅增长0.7%之外,内蒙古和陕西分别下降8.6%和0.4%。
新华都商学院副院长林伯强则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未来中国煤炭仍旧还会有发展,资源价格有升有降很正常。
“城镇化对基础设施等还有很高需求,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对煤炭仍有很大需求。”林伯强说,煤炭企业还面临相当大的压力,比如提高煤企社会效益等,这是煤企需要考虑的,大量的产业重组和转型升级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