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鑫客户
“我陷入了一个并不高明的套钱骗局”
在兆丰世贸大厦一楼的星巴克,泛鑫客户张先生说,自己的心情就和杯子里的咖啡一样苦涩,他称自己“聪明一世,糊涂一时”,陷入一个并不高明的套钱骗局。
去年5月,一个在泛鑫做业务员的熟人找到张先生,向他推介说公司有一种年收益率8%的一年期保本理财产品在售,保证资金安全。出于对朋友的信任和对高收益的渴望,他一口气买了5份总共100万元的理财产品。今年协议到期后,泛鑫公司顺利如约返还了本金和承诺的收益,于是他又续期了一年,没想到不到三个月,就发生了泛鑫老板卷款跑路的事情。
在看到网上铺天盖地的新闻后,张先生急忙来到泛鑫公司咨询,却拿到了5份分别出自不同保险公司、交费年限不一的保单。
“明明买的是理财产品,怎么就变成保险了。”张先生说,之前从未见过这些保单,保单上的签名完全不是自己写的,保单上还伪造了自己的家庭住址、收入、家人名字等虚假信息。
而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泛鑫客户则表示,他也是在泛鑫的熟人的推荐之下买的年收益10%的理财产品,只不过事先他是知道自己买了保险,但是熟人却对他说,不用去管保单,只要能拿到本金和固定收益就行了。为了证明理财产品的可靠,该业务员还向他表示自己也拿钱买了公司的理财产品。
事实上,为了让自己推销产品的理由更有说服力,大多数的泛鑫业务员都买了公司自制的理财产品,尽管他们知道保险代理公司并不具备售卖理财产品的合法资格。
8月15日,上海保监局发布的官方消息称,在检查中发现上海泛鑫擅自销售自制的固定收益理财协议,上海市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
随后,泛鑫保代的疯狂“套钱游戏”开始逐步浮现出其真实面目,而这样的方式就像一场经典的“庞氏骗局”:泛鑫保代自制了年收益8%-13%的固定收益理财协议,以此吸引客户“投资”,同时利用和各保险公司的代理关系,以客户的名义去向保险公司投保,获得高额销售佣金,以此向客户提供高收益,再吸引更多的见有利可图的人来购买所谓的“理财产品”,并以此循环操作。
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一些中小保险公司面临业绩压力,往往过度依赖保险中介这一销售渠道,也因此给出了高比例首期保单的返佣。不过,由于保险业续期保单的佣金远低于首期保单的佣金,因此当不能再吸引到足够多的人继续购买“理财产品”时,泛鑫无法继续向保险公司缴纳续期保费,也就意味着这种“借新还旧”的运营模式无法持续。
而这样的操作手法只是泛鑫运作模式的其中一种,由于公安机关和监管部门对此案的调查尚未结束,更多的真相仍然有待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