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中下旬,是山东金乡县大蒜集中收获上市的时间。今年,随着新蒜入市、库存蒜加紧出清,“过山车”般反转的行情,再度导演了一出由“蒜你狠”到“蒜你贱”的悲喜剧:扩大种植面积的蒜农,不得不面对新蒜种植成本高于市场价格的窘境;去年高价收购大蒜储存近一年的蒜商,亦不得不“割肉”求回本。
在素有“大蒜价格风向标”之称的“大蒜之乡”金乡,经济导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今年的大蒜产量较去年算得上是喜获丰收,但暴涨急跌的价格令“受伤”的储存商更趋谨慎,交易几陷停滞。
围绕大蒜市场供求关系,市场信息不对称,市场传言纷杂,无疑成为蒜商买空卖空导致蒜价急剧波动的罪魁祸首,同时,这也给大蒜披上了“准期货”的外衣。
暴涨暴跌 交易冷清
23日上午,在金乡(山禄)大蒜国际交易市场,与热浪灼人的天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市场冷清的交易场面。不到100辆装满鲜蒜的农用车呈4列排开,收来大蒜的“二道贩子”,或三五成群聚在车旁阴凉处打牌,或干脆躺在车里闭目养神,讨价还价的交易场景很难见到。
“去年这时候鲜蒜一斤已经涨到两块七八了,现在顶多卖七八毛钱,即便这个价格也很少有人主动来收。”来自金乡县兴隆乡的刘宪东,一边坐靠着车轮,一边抱怨今年大蒜价格上不去,担心后期价格还会回落。
刘宪东的担心不无道理。导报记者注意到,去年金乡县蒜农收入相对较为乐观,鲜蒜一上市,价格便达到1.6元/斤;随着鲜蒜入库价格上涨,最高曾突破4元/斤。
然而,今年春节刚过,库存蒜价格便急剧下滑,由3元/斤下滑至目前的0.9-1元/斤。在库存尚未出清,大蒜增产致使市场预期降低的前提下,新蒜刚一登场,其售价和成交量便遭遇了迎头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