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谈到本港港口及旅游等支柱产业出现收缩(本栏4月20日),对实体经济带来打击。实体经济及实业正受到多重压力,包括宏观、本业、泡沫及政治等几大类来源。其中除了本业因素具产业特殊性外,其他的都有共通及普遍性。本业问题要由产业发展策略及行动去处理,可惜这正是本港经济软肋,故问题不断累积以至恶化,影响所及不单是现有支柱产业,新兴行业更难有发展。
最近港府与业界合作推出一轮宣传香港及消费优惠的行动,希望能挽救下滑中的旅游及相关行业。能上下一心共推对策救亡,所表达的意志及合作精神值得嘉许。然而以此种临时及边缘性的动作,难望解决各行业面对的基本及深层问题。相信治标之效也很有限,如果产业发展策略就是这么简单,香港也不致有今天的问题。另一方面,如这便是香港能做到的,而非全面具体的长期振兴规划,则难有前景可言。总而言之,宣传香港行动是其志可嘉,其效可疑,其情可悲。
类似事件还有街边停放美食车的建议,并引起了官民各方广泛讨论。这建议本身无问题,但把这种市政琐事当成发展甚至振兴产业的法宝则未免夸张。香港的视野就是如斯浅薄?与澳门能全城申遗的创新及大志相比,香港的行动恍如“细路仔玩泥沙”,发展滞后的根源就在认识水平不足上。现有行业固受害匪浅,新兴行业更难于成长。
创新行业在港缺乏土壤已常有所闻。一些曾在美国、台湾甚至内地创业的科技界人士,指香港的创新环境特别是气氛不及上述地区。最明显的例子是深圳大疆公司,其创办人由内地来港读书并在科大毕业,本想在港创业却发现困难重重,转往深圳即取得成功。现时大疆已是全球最大的商用无人机产销商,早前一部产品无意中降落美国白宫草坪,更令其声名大噪。香港的“走宝”事件肯定不止此一宗。
最近港府设立了推动金融科技专门小组,而日前有港媒访问了多个本港的行内人士,几乎众口同声指在这方面本港已落后于外地及内地,而且要追上障碍不少殊非容易。金融科技乃结合金融、商务与信息及其他科技于一身的新兴产业,是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之一,香港在此领域落后必影响深远,其国际中心功能也将受到打击。何况这还非香港唯一的落后领域。
港人惯于妄自尊大,自以为仍很先进很有优势,特别是相比内地时有一种无名的优越感。但不幸这已是过时的想法,如不及早改正面对现实,放谦虚点向外地及内地学习,则滑落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