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道名菜叫爆炒腰花,烹饪的要点就在于火候和选料,速炒速决。近期热议的中国公民在日本疯狂购买马桶盖,就如同中国美食中的爆炒系列,既符合邻国旅游的便利和出国效率,又有被认为更加优质的日用产品,消费的冲动不觉自主的准变为疯狂的购买行为。但是,单纯的出境便利条件和产品优质还不足以完整解释出境爆买行为,真正的动因来自中国中产消费危机的出现。
其实,中国公民何止是爆买日本?欧洲、美国也都曾经是中国人的爆买对象。难道真的是日本产品已经卓越到非通过出国购买不行吗?很多从日本回国的游客发现爆买回来的还是“Made in China”,爆买日本变成了爆买中国造。有较真的游客质询产品制造商,得到的无外乎是“同牌不同质”的解释,也就是所谓的国内国外双重标准。种种“爆买”行为的个案就像镜子一样照出了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必须面对的全新国民消费结构。这次“爆买日本”的主力军不是擅长抢购全球奢侈品的中国富豪,也并非公款购物群体,而是扎扎实实的中国中高收入者们,购买的也都是直接提高生活品质的中高端日用品。这只能说明当前中国国内的消费市场结构不能满足中产消费阶层的基本需求。中产消费的需求特征展体现在产品细分专业、追求品质、消费频次高、满足心理需求、品牌依赖度高。这些对于习惯于中国仿造的中国产品销售市场都是“新课题”。
2014年年底,央行的调查显示居民消费意愿上升显著。但与此同时,中国消费市场还没有走出脱离公款消费和低端山寨消费市场拉动的迷茫,造成了今天中国消费市场结构升级的断档期。当依靠勤劳致富的中产消费阶层的消费升级需求无法满足,这就相当于在国内形成了中产消费市场堰塞湖,手中的钱不想“浪费”在国内市场,怎么办?恐怕只能从国门奔涌而出,爆买日本,甚至爆买全球。在消费堰塞湖中,中产消费者们也顾不上什么抵制日货的民族江湖义气,而选择了“买死日本”的“爱国方式”做自我安慰。显然消费行为并不由情感要素决定,真正决定中产消费行为的是更加理性的性价比综合判断。
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首次“两会”召开在即,国民财富与经济转型的话题必然成为热点,此次两会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对改革具体措施落实问题的探讨。由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本质上是开创新经济增长点,随着国民消费理念与消费方式的变化,在破除腐败消费和盲目消费两大消费恶瘤的同时,中国消费市场结构的升级必须要跟上。只有扶持具有核心自主创新技术的消费品,打破中国消费品核心技术生产拾人牙慧的局面,深耕中国中产消费市场,才能让中国人不再辛苦的舍近求远,远渡日本购买马桶盖和电饭煲。
(作者刘艳系大公财经特约评论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专注于时政财经分析、公共管理研究、房地产行业与投融资等领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