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彬在大公财经年会上发言
大公财经12月11日讯 (记者 步潇潇)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会长李子彬10日在2014大公”超级联系人”财经年会上表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增长速度的换档期,发展方式的转型期、产业结构的调整期。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将持续保持中高速增长。
李子彬表示,当前中国经济由两位数高速增长向7%中高速增长转变,是经济内在规律决定的。经过30多年高速粗放式发展,一方面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许多经济和社会方面的问题,比如,资源和环境的约束日趋严重。他举例说,中国石油64%靠进口,铁、铝、铜、镍等金属50%是进口。巨大的资源物质消化是不可以持续的。
另外,部分产业产能过剩,国际贸易保护严重,TIPP的谈判改变贸易规则,对中国贸易都会有很大影响。加之地方政府的债务在快速增加,中国的财政、金融风险不断积累,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地区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消化和解决这些深层次问题已刻不容缓,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迫于眉睫的任务。
李子彬指出,发展转型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质量和效益,促进社会更加公平、正义、和谐。首先要着力发展生产服务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使三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步达到70%。第二,由依靠外需到内需转变,甚至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从外延式的发展向依靠技术进步内涵发展转变,从公有制为主体向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经济社会发展则向着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和推动社会公平与正义转变。
李子彬对中国经济未来十年持续健康中高速发展充满信心。现在一些预测认为,在五六年之后,中国的经济增速会降到3.5%—4%,李子彬并不认同此观点。他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是政府主动调控的结果,不是自由落体,不是硬着陆。”如果我们现在还搞一个4万亿投资,恢复两位数增长速度仍然可以做到。但是速度上去了会引发很多问题,我们不想搞那一套。”
他表示,中国经济的放缓是控制在合理的增长区间内,有很大空间来优化结构、提高经济质量。中国经济发展,时刻都注意保障社会就业和物价稳定。目前国际环境仍然处在战略机遇期,中国资金充足,劳动力充足,新型城镇化建设也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